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

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


年歲更迭之際,童年、青年、中年感觸齊發,不想仗著關心兒童之名而誤以為了解兒童,只想以最平實的自己去閱讀與解析童話,然後企圖從童話析釋出屬於我們這個年紀的元素,繼而感悟到下一步該朝哪個方向踏出。

寒風刺骨的早晨,出席的比缺席的多,第一把火便已點燃。孟栖的核桃鳳梨酥、雅莉的蜂蜜蛋糕和惠宜的巧克力,高熱量想必能引起高度燃燒。數盞黃燈,一場大人的童話異想自此展開。

新朋友亮云貢獻四則陪著她成長的童話:震驚於血腥場面的《藍鬍子》、悲涼收尾的《賣火柴的小女孩》、黏了一塊詭譎不安的童年記憶的《白雪公主》以及《灰姑娘》。

亮云將《白雪公主》注入成人元素,改編成宛若八點檔電視劇,例如:白雪公主之所以逃離皇宮,一是不堪父王的妄念,一是來自繼母的嫉妒。而七個小矮人也變異成特種的理容行業,原來的白馬王子則化身為上帝,讓身心受創的白雪得到救贖。

另,《灰姑娘》的女主角是體恤老父孤單寂寞而鼓勵續弦,自己也以跑趴釣金龜婿為已志。超驚人的吧!

孟栖分享了三本書:一是《巫婆一定得死》,看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童年性格,進而影響我們的成年生活;一是《醜女與野獸》,從女性主義出發,配合生態,綠色思潮,將童話一一顛覆。第三本是《大人心理童話》,作者以臨床教授的身分,運用精神分析去解讀。

孟栖舉《鞋匠與精靈》這則故事為例。鞋匠夫婦在探知是裸身的小精靈來幫助他們製鞋後,回贈精靈們衣著,但自此精靈便不再現身,而鞋匠夫婦雖無魔法相助,仍憑著技藝努力維生。用此則童話去解讀中年,頓悟出人近半百必然面臨魔力消失的局面,但仍可一秉歷練、經驗如實生活。

雅莉搭配《寶寶也是哲學家》來談童話,在我們嘗試去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、感受和體會這個世界的同時,我們也在體悟自己的思考、感受和體會。

雅莉帶來的《The Prince Frog Continued》講的正是所有童話故事結局:「他們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」之後的事,婚姻生活的謀合之道,並不是兒童能明白的。外一章的提到講《魔鬼故事》中的〈完美〉一則給大學生聽,這群二十芳華的孩子大半聽不懂故事最後的「哏」在哪裡。

另一本《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》,跟孩子講這則改編故事時遇到兩種「斷層」:一是孩子沒看過原典,不明白改編鋪陳的線所何在;一是許多孩子沒有讀報經驗,無從體會實情與報導之間的諷喻性。

惠宜用《巫婆與黑貓》及《黑婆婆與粉紅貓》來比較敘事觀點,前者站在巫婆立場表態,後者則以貓兒來發聲。我質疑:這只是改寫,何來成人角度解讀?惠宜立刻發揮聯結能力,巫婆與黑貓就像兩性相處,以萬變應萬變,但變?不變?都該聽聽當事人的想法。

討論過程數度起身育兒的淑芬趁空發言,介紹一本《政治正確童話》,刻意避開歧視、偏見去改寫童話,扭曲乖僻成荒謬爆笑的故事,如:「矮」要說「身高受到挑戰」、「弱智」改稱「智能障礙」等。這種極致荒誕反倒凸顯了某種極端的意識作祟。

作為本次討論文本的《四個變異的童話》之二:〈木偶奇諾皮歐〉與之三〈龜兔賽跑〉,我很努力地把它們一直拉到現場,雖然難免又扯到個人生活。〈木偶奇諾皮歐〉令我驚豔在於:從木頭成為真男孩後,主角隨著讀者長大,試煉並未結束,從男孩脫身成真正的人,敘述起來若喃喃自語,細瑣漫漫,然而這不正是人生真實的樣貌嗎?童話用情節講訓示,成人元素放大了這些情節,揭露角色置身其中的內心幽微。

相對起來〈龜兔賽跑〉顯得易讀易懂些,不過就是某種類型人物的嵌入吧。但也讓這則僅有道德寓意的故事角色立體了起來,呼吸出另一股氣象。

我粗略小結這一回合「用成人視角解讀童話」的討論分享:

1.以隱晦方式將「大人元素」寫入童話中,讓孩子讀到孩子的樂趣,大人也能讀出大人的門道來。

2.在創作童話的旨意上不再是一味的單純天真,而是多些角色內心思維的刻劃。

3.能添加現實面的衝擊或比較。

4.結尾不再是單一面向的問題解決,而是多方面如內在-自我覺醒、外在-實情的理解與體認。

5.對夢想的期待與追求不滅,保持正向的力量。

6.非單一、扁平觀點的人物刻劃,讓角色更立體一點。

隨著成長歷程閱讀童話,我們從童年「無知的相信」,到青年「有知的不信」,再到如今「有知的相信」,釐清了快樂的真諦、幸福的意義,我們將會越來越明白:真的能「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」!#